成年人的性与爱,一定要小心这9个心理陷阱

关于「性」,很多人都羞于启齿。

孩童时,爸妈会说我们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垃圾堆里捡来的;

中学时,当课本讲到人体生殖系统的时候,老师会直接跳过,或者让学生自习;

长大后,不敢说出本身的真实需求,不好意思主动要求性行为……

我们对于性的认知,远远不够。

中国经过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的文化积淀,男女对待性欲望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是不服等的。男性能够更自由地表达和实现他们的性欲望,而女性则更习惯于压抑本身的欲望。

作为女性,我们更应该多了解一些两性知识,才能庇护好本身,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人。

而从小我们接受各种教育,却没有人教我们如何选择伴侣,如何让两性关系更融洽。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没人来教。

认识自我,认识性爱,我们应该怎么做?有一位大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李银河——给无数人性启蒙的开路学者,带你正确认识「性」

NO. 1 早恋。

Q:父母“不许早恋”,成年催婚催生合适吗?

A:我不赞成叫早恋,社会学就叫“青春期爱情”。

你不要一概地把所有的爱情都算早。高中爱情算不算早?大学爱情算不算早?难道说所有的人非得都要成年之后才能爱情,成年之前的都叫早恋吗?

中国(人)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 18.3 岁,相当年轻。在这之前你不让他们爱情的话,难道鼓励他们性爱分开?他到了 18 岁的时候要发生性关系,而你又禁止他爱情,那他就去找一个妓女,或者找一个不爱的人约炮。

我觉得这个事你好像是在帮手孩子,实际上你害了他。

你没让他知道怎么跟异性相处,怎么去和别的一个人陷入一桩美好的爱情,这不是耽误孩子吗?

NO. 2渣男。

Q:爱上渣男是一种错误吗?

A:爱情一旦爱了,它就是没有错的。

世上没有错误的爱情对象,没有错误的爱。一桩爱情发生后,从世俗的不雅观点看它常常是错误的,最典型的就是社会阶层的错误 —— 王子爱上灰姑娘,公主爱上穷小子,因为通行的原则是门当户对。

依此类推,还有在世俗眼光中不符合婚配规范的年龄错误(杨振宁与翁帆,马克龙的婚姻,甚至谢霆锋与王菲),性别错误(金星的婚姻,张国荣的伴侣,福柯的伴侣)、身份错误(如种姓制度中跨越种姓的恋情)等等。

所以,不管社会规范怎么样,你爱的人性别怎么样,不符合社会规范或年龄,或是社会阶层,这些在一般人眼里看似错误的配对实际上都没有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渣男,实际上你也没错,爱这个东西有时候也挺非理性的。

非理性让你像仲夏夜之梦里,莎士比亚写的一种花的水,滴在女孩的眼睛(与)眼皮上,他一睁开眼睛,第一个人他就会爱上。然后他第一个睁开眼看的是一头驴,他就爱上了。

爱情它一旦发生了,那还是挺美好的。

NO. 3性爱。

Q:“女人因爱而性,男人因性而爱”,这种差异真的存在吗?

A:是的。但差异并不是生理决定的,因为他是男的,她是女的,所以他们就会有这样的区别。

长期以来,社会对男人和女人这个性行为的规范,塑造了这样一个现实,使得女人更多地把性和爱连在一起,男人可以把性和爱分开,或者先性后爱。

其实,食与色是生命之享用的下限,马斯洛层次需求五层次的最低一层;美与爱是生命之享用的高峰,正是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

性欲不得满足的人虽然不会死,但是生活得不快乐,也不能繁衍后代,没有达到一般动物的保留水平,因此性欲的满足应当被列入人类需求五层次的最低一层。

性欲在满足最低保留需求之外,也有满足人类较高层次需求的内涵,例如归属的需求。

NO. 4出轨

Q:如何看待“当初嫁给爱情的人,最后还是出轨了”的现象?

A:爱情这个东西会变化的,它并不能保障永远存在。大家应该对这个做好精神准备。

激情之爱过后,可能就会七年之痒,或是加入了柴米油盐这些东西之后,就容易变淡了。

现在的出轨率,各国的调查是在 40% 上下,这个东西恐怕最主要的还是来自感情的变换不居,即感情是流动的,但这种情况就不会。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对这个做好精神准备,即使当初非常非常爱,还是有可能移情别恋或者是各种审美疲劳。

如果想要爱情长久,须经提纯过程,要剔除的是所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价值。

典型的负面价值是嫉妒(为什么是他得到不是我得到了),是比力(为什么他得到的多,我得到的少),是怨恨(为什么我没有他那么幸运),是伤感(为什么他不像我爱他那么爱我)。

反之,保留下来的是所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正面价值。

典型的正面价值是欣赏(他怎么会如此美好),温柔(他怎么会如此可爱),喜欢(他怎么会如此聪明),热爱(他怎么会如此罕见),惊喜(我怎么会如此幸运),狂喜(由于他的存在引发了我的爱情,我爱了)。

NO. 5多元化婚姻。

Q:未来,婚姻关系会消失吗?

A:不必然完全取消,但会很多元。

在我看来,(婚姻制度)将来不必然完全消亡,而是亲密关系呈现一种多元并存的现象。例如,有一部分人还在婚姻里,有一部分人同居,别的有一部分人独居等等。

NO. 6生孩子

Q:年轻人生孩子是必需吗?

A:我觉得我们用不着太过焦虑,中国不缺人口。

他们选择最大的问题就是说中国的人口会下降,现在可能已经到拐点了。但是我们还有 14 亿人,每年还是要出生 1500 万。

好多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了,有人惊呼:“唉呀,新生儿要掉到 1000 万以下可怎么办?”。

哪有怎么办?

人口会少一点,可能将来我们是 13 亿、12 亿,有什么问题吗?对于好多年轻人,他们要想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也不要过多否定,如果他认为这是他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能满足他自我实现的需求的话,那不是挺好吗?

我们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的婚姻问题,如何解决矛盾,度过危机?在李银河老师的“性学训练营”里,你都能找到答案!

李银河老师是中国第一个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她的不雅观点先锋、言论开放,曾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人之一。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 =>>提交留言,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5 www.haowywz.com  小小影视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