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描绘欧陆风情的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在古典风格浓烈的汤姆霍柏更是如此,【丹麦女孩】的故事简单,讲述的是性别,男与女之间,夫与妻之间,性别与性别之间。
格蕾达(艾莉西亚薇坎德 扮演)在性别里是强势者,面对爱情时主动,面对家庭时她也主动,就连性爱也是主导者,相较于我们温婉的埃纳尔(艾迪瑞德曼 扮演)而言,他个性不造作干脆,在换上一身华服时有所眷恋,他又激起了内心里的某些想法,是的,他想成为女人。
身体被错置了灵魂,我们该怎么做,用一生去说服本身吗?
以女人之身开启了一个吻,让埃纳尔兴起了想要成为女人的欲望,他深爱著格蕾达,但格蕾达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精神上的投射,斑斓、坚毅且充满才华,刚登场时就抽起烟斗坐姿横跨,是个极为男性化的标致女人,他们如此互补,却是因为其他原因。
埃纳尔的性别认同并非错乱,相反地,他找到了本身的标的目的。虽然我总觉得拍过【魔鬼联队】、【王者之声】的汤姆霍柏这一回在细节上太过于清淡化,而采用让演员们的表示去填补那些空白,所以埃纳尔的自我认同是否早就开始?所以埃纳尔与格蕾达的结合是否具备更多微言大义?这些部分反而没被刻意突显。
那么被突显而出的是什么?【丹麦女孩】重要的还是情感,用古典且馀韵十足的氛围簇拥男女主角的绝佳表演,他们无论身处于何处,阿谁地方都是他们的表演舞台,言不由衷的接吻、暧昧迷离的眼神以及抽动的嘴角,都一再给予最大空间让【丹麦女孩】的通俗气味更为迷人,但也有所局限。
我比力感兴趣的部分,其实是在于“生育”一事。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根源,男女主角的结合始终未能产子,埃纳尔预备变性前被妇人询问是否也想生育,但他们一直都没有回答,藏著心里的神秘,总在最后一刻才有机会解答。为何电影给了这么大的一个篇幅给予“生育”呢?
是的,最终我才了解,这依旧是一个诞生的故事,他们让莉莉来到这个世界,埃纳尔的男性身躯离开,莉莉的灵魂终于找回她本身的身体,即便只有一天,她活著,她勇敢地证明本身是个斑斓的女人。
;
虽然【丹麦女孩】毕竟是通俗的,我曾想像如果这样的剧本在麦可汉内克或是汤玛斯凡提柏格的镜头里会是什么样子,可能会更曚暧且充满个人标识表记标帜,但是汤姆霍柏的通俗本事毕竟为这部电影下了注脚,在那寂冷飘美的哥本哈根里面探掘出本身,我活著,我是丹麦女孩。
你好,我是莉莉。
来我的粉丝团一直玩吧
文章由 小小影视网原创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