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中国男科疾病诊疗指南是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统一编写的系列丛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是中国男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系列之一,本版指南的编写实为第三次修订,由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统一规划组织和实施。该指南继承了第一版和第二版指南的精髓,同时也增加了国表里勃起功能障碍临床诊疗规范的最新进展。
指南修订的原则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以国内、外男科诊疗规范为准则。修订的宗旨是安身国内现状,突出国人数据,既参考国际指南规范及临床研究进展,又兼顾传统中医诊治现状,使指南成为一本简单、实用且办事于临床需求的男科医生参考书。
本次指南修订工作凝聚了全国各地男科专家的智慧与精华,指南修订小组由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有丰富学术造诣和临床经验的老、中、青男科专家组成。多数参与指南编写的单位已成立了独立的男科科室,表现了指南真正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第一次指南修订启动会在广州举行,参会的专家对指南修订的具体工作进行讨论。例如,在流行病学中增加国内调查资料,适当增加勃起功能障碍诊断评估中最新研究进展,重新编写中医药治疗等。经讨论后最终提出书写原则并分配撰写任务。第二次修订讨论会在重庆举行,对指南修订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特别对争议性不雅观点和临床医师困惑的问题进行激烈讨论。例如,首次提出PDE5按捺剂治疗分成按需治疗与规律治疗两类,减少或删除目前不常用的治疗方式。经过整体讨论,专家组最终达成共识。第三次大连会议形成了指南的基本框架,初稿也现雏形,对部分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第四次北京会议完成了初稿的审核,并对文本内容进行校正与勘误。第五次厦门会议,完成了指南稿件的最终审核,并顺利排版发行。
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规范是在不竭更新中得到完善,指南修订与编写也是需要不竭探索。因此,尽管本指南的修订工作历经反复推敲与修订,但其中不免出现疏忽或欠严谨之处,望广大读者能够在参阅的同时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指南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修订小组
二、名词解析
勃起功能障碍 erectile dysfunction,ED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
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
勃起硬度评分 Erection Hardness Score,EHS
夜间勃起硬度检测 Nocturnal penile tumescence and rigidity,NPTR
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color Doppler duplex ultrasound,CDDU
海绵体注射 Intracavernosal injection,ICI
5型磷酸二酯酶按捺剂(PED5按捺剂)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
真空勃起装置 Vacuum erectile device,VED
神经保留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Nerve-Sparing Radical Prostatectomy,NSRP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Radical prostatectomy,RP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 Low-intensity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Li-ESWT
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 Pelvic fracture urethral injury,PFUI
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
三、正文
第一章 概念、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因及病理生理
第一节 概念及流行病学
阴茎勃起(Erection)是一个由神经、内分泌、血管和阴茎海绵体组织精密调节、协调完成的复杂生理现象,包罗阴茎动脉的充盈、小梁平滑肌的舒张、海绵体静脉闭塞等机制,精神、心理因素在勃起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男性不能持续获得和维持足够的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ED是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是一种影响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及其伴侣的生活质量,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早期症状和危险信号。
ED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美国马萨诸塞州男性老龄化研究(Massachusetts Male Aging Study,MMAS)发现,随机挑选的波士顿11个社区共1290名40~70岁男性白人中,ED总患病率为52%,其中轻、中、重度ED患病率别离为17.2%、25.2%和9.6% 。随后的平均8.8年的随访研究发现,ED的每1000人的年发病数为25.9例,其中40~49岁、50~59岁、60~69岁的每1000人的年发病数别离为12.4例、29.8例、 46.4例。
ED在我国也有较高的患病率。采用《中国人勃起功能指数问卷》作为调查问卷,北京、重庆及广州3个地区城镇成年男性ED总患病率为26.1%,其中4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40.2%。采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作为主要调查工具,发现山东省、北京市成年男性ED的总患病率别离为25.8%和39.1%,4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别离为33.83%和54.5%。对流动人群的调查显示,广东顺德地区和东莞地区流动男性ED总患病率别离为32.2%和64.2%。
上述有关ED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差异较大,可能与研究设计和方法,调查人群的地区、年龄分布和社会地位,调查年份,以及调查误差本身等多种因素有关。
第二节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资料表白,E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MMAS社区人群中,与ED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教育水平(如低教育程度)、性功能状况(如过去6个月曾有勃起困难、性唤醒较青春期减少、性幻想或性梦减少)、健康状况(如年龄、BMI、使用药物数量、心脏疾病、糖尿病、健康程度)。
ED和心血管疾病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缺乏熬炼、吸烟,内皮功能障碍是二者的共同发病机制。轻度的ED是发现潜在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糖尿病也和心血管疾病一样,是人口因素外的ED危险因素。对II型糖尿病和已被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单纯的生活方式改变不大可能改善ED。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还发现,在老年男性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LUTS)/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与性功能障碍有关。在欧美多国老年男性不雅观察研究(Multinational Survey on the Aging Male,MSAM-7)中,LUTS的总患病率为90%,ED总患病率为49%,其中10%的患者完全无法勃起;在每一年龄组或其他共患病组中,勃起问题与LUTS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北京社区1644名≥50岁中老年男性的调查发现,LUTS和E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ED患病率和LUTS程度显著性正相关,梗阻症状与刺激症状均对ED产生影响。男性人群中LUTS与ED共存的患病率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一种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另一种疾病的严重程度互为相关。
第三节 病因及病理生理
ED病因常见的有血管性、神经性、解剖性、内分泌、药物诱导性、心理性等(如表1)。据此,ED常被分为器质性、心理性和混合性三种ED,大多数是混合性ED。
表1.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1.血管性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周围血管疾病等)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吸烟
-大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或放疗(骨盆或者腹膜后)
2.神经性
⑴中枢神经
-退行性变(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多发性萎缩等)
-脊柱创伤或疾病
-卒中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⑵周围神经
-1型或2型糖尿病
-慢性肾衰
-多发性神经病变
-手术(骨盆或者腹膜后大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结直肠手术等)
-尿道手术(尿道狭窄成形术等)
3.解剖或结构性
-尿道下裂、上裂
-小阴茎
-阴茎硬结症
4.内分泌性
-性腺功能减退症
-高泌乳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减退(Cushing病等)
-全垂体功能减退、多发性内分泌功能障碍
5.药物诱导性
-抗高血压药 (噻嗪利尿剂等)
-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按捺剂、三环类抗抑郁药)
-抗精神病药(安靖等)
-抗雄激素药(GnRH类似物或拮抗剂)
-消遣性药物(酒精饮料、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美沙酮及合成药物,合成类固醇等)
6.精神心理性
-普通型(例如,性唤起能力的缺失和性亲密紊乱)
-境遇型(例如,性伴侣相关的,性表示相关问题或情绪低落)
-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等)
7.创伤性
-阴茎折断
-骨盆外伤
四、《中国男性性功能障碍诊断治疗指南修订》编写组成员
主编:邓春华
副主编:商学军 周辉良 孙祥宙 林浩成 吕伯东
编委:(以姓氏拼音为序)
邓春华 戴玉田 高 冰 黄燕平 姜辉 姜涛
林浩成 吕伯东 梁季鸿 李付彪 商学军
孙祥宙 张炎 赵善超 周辉良
秘书:张亚东 杨宇卓